【报告文学】:为了一条卑微的生命 - 原创文学 - 翱翔网 - Powered by Discuz!

2023-04-24 09:41:59

1F
发表于 17-3-3 09:45: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


年12月23日,对于工人熊本昌来说,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。
    这天是周末。晚上下班后,46岁的熊本昌同爱人周应晴一同去看望老人。周应晴因为要照应儿子学习,吃完饭先回去了,熊本昌留下来陪老爷子喝两杯。家人相聚,其乐融融,所有亲情都在这点滴白酒里慢煮光阴。熊本昌的任务是陪老爷子吃酒,所以他吃得并不多,晚上9:15,便步行回家。
    离家不远是高架桥,尚未完全峻工。桥下红绿灯也没有来得及安装,只有远处路灯还能让人依稀辨别人影。风吹动梧桐树叶,发出沙沙响声。熊本昌从高架桥下面由南向北行走,不一会,便隐约可见家里亮着的灯光。那是妻子在等他,熊本昌的心里涌上一阵阵暖意。
    突然,从东边方向驶过来一辆渣土车,凭借车子灯光,驾驶员肯定看到熊本昌,但不知什么原因,渣土车并未减速,而是对着熊本昌就撞了过来。熊本昌知道不好,拔腿狂奔,毕竟时间太短,渣土车还是从熊本昌未躲得开的一条腿上辗了过去。
    熊本昌浑身是血,脑子还算清醒。驾驶员吓得赶紧从车上跳了下来。立刻拨打110,120,然后弯身安抚伤者。
    当爱人周应晴得到消息魂飞魄散赶到现场时,120急救车闪着警灯早已等在那儿。
    熊本昌忍不住大声哀嚎,地上留下熊本昌挣扎爬行的道道痕印。血,还在不断地往外流淌。周应晴对着救护人员呼喊:“赶快救人呀!你们都站在这儿干什么?”



    “什么我不懂。你必须替我先救人。”周应晴接近疯狂,正要扑向医生,远处警笛呼啸,110车赶了过来。
    简单看过现场,并对各方位进行拍照。110完成勘察工作。医生也跟了上来,一边检查一边问周应晴:“你们口袋带钱了吗?”

    周应晴哭了:“你们救护车赶紧把他送往医院,我现在就打电话给我家人,让她们带钱同时往医院赶。你放心,一分钱都不会少你们的。”

    什么救死扶伤?什么医者仁心?要不是指望医生救她丈夫,周应晴真想上去一刀把那位医生给劈了。她尽量压低火气,但是根本压不住。女人疯起来,一样可以吃人。

    “救。我说过不救了吗?”医生冲开车驾驶员道:“把伤者送往A医院。”
    “市第一人民医院离我们这儿最近,医疗条件又好,你干嘛把我丈夫送去很远的民营医院。”
    医生:“送哪所医院,我说了算。”
    望着丈夫苍白的脸,听着越来越弱的呻吟声。周应晴渐渐感觉丈夫即将离开世界,即将离她远去。周应晴“腾”地冲了过去,一把抓住医生衣领,连连猛扇耳光,“我要你现在立即开车去市第一人民医院。要是我丈夫死了,做鬼都不会放过你。”
警察把手藏在身后,嘴里直嚷:“你们有事可以商量,不要动手。”看似调解,一点也没有拉架的意思。
    周应晴一双眼睛暴裂,面目一定狰狞可怕。医生被吓着了,捂着嘴巴怔了半天,然后挥挥手:“开车去市第一人民医院。”
    为什么一定要去市第一人民医院,周应晴有她自己的想法:第一,周应晴本身就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打工,她知道救护车救助伤者应该就近送医的原则。有些120之所以送伤者去指定医院(比如去A医院),往往有多拿送医费的潜规则;第二,就市级医院来讲,市第一人民医院往往是医疗条件、医术技能最好的医院,也许只有市第一人民医院可以救她的丈夫;第三,她在这所医院打工,找找人兴许能想出办法。
    到了医院,进急救室,外科大夫也紧跟着忙碌起来了。不一会,有人喊伤者家属周应晴进去。跟她说话的是一位年轻医生,她不怎么认识。




    她在该院消化一科打工,平时感觉病区护士长梁燕对她们还算不错,也许只有梁燕才能帮到她。
    她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,一路小跑到职工家属区找她的护士长。
    “咚”“咚”“咚”敲门,一进门她几乎要跪下来了。护士长一边穿衣服一边对她大叫:“干什么?干什么?你要把我家房子拆了吗?”当她听得周应晴的哭诉后,立刻带周应晴朝手术室跑,一边跑一边小声埋怨道:“这些事情你打电话给我就行了,一来一去得浪费多少时间?”
    到了门口,梁燕穿上工作服直接进了手术室,此时手术室早已进行消毒,正准备将伤者运进去。
    不一会,梁燕又急急忙忙从手术室走了出来,手里打着电话,“张主任,我知道你们规矩,别的手术组动手术你们不方便插手。但您是大主任呀,您外科主任过问工作也是天经地义事情。没有什么不妥的。”
    “哎呀,主任,您就别再推托了。对,对,还让他们做手术,但是您来过问,效果就会不同。”


    “是的,是我亲戚。不然我会这么低声下气求您嘛!”
    “好,好。我们在门口等您。谢谢主任了!”
    主任过来,护士长脸上堆着笑容。主任不说一句话,也不同她们招呼,套上工作服径直走进手术室。
    周应晴象个呆头呆脑的小学生,头脑一片空白,怯怯地呆在那儿不说话。
    梁燕没空理她,重新穿上工作服也跟了进去。手术从夜间11点开始,一直到第二天凌晨6:25结束,持续近7个半小时,期间梁燕进进出出。

    当凌晨第一缕阳光透进窗口,梁燕苍白着脸也跟在后面走了出来,轻声告诉周应晴:“你丈夫的腿,保住了。”

   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,因工作关系,我和爱人25日还去医院看望了这位叫做熊本昌的伤者。我不知道这样的文章算不算报告文学?我写这篇文章是种什么样的心情?因为报告文学得歌颂正面人物形象,反映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社会事件。但是许多地方让我用笔踌躇,却又不吐不快。
    一、120是救死扶伤的化身。目前的确有些120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有损公共形象的事情。一个礼拜前的12月17日上午9:00,河南省漯河市独居家中的72岁老人李桂敏心脏病突发,邻居闻讯后拨打120求助。据当地媒体报道:急救人员听说老人80多公斤的体重后驾车离去。面对群众责问,120工作人员回了一句:“我们是救死扶伤,但不是‘老搬’(搬运工)。”意思是病人太胖了,他们搬不动,只能放弃抢救。
    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风和正义,我们不能让这种公众形象沦落和丑化,我把这篇文章定义为报告文学,旨在提醒大家对文化、教育、医疗、卫生给予更多的关注。
    二、医生的技术到底行不行?同样一批医生,同样的技术,同样的病房,为什么普通百姓进去就必须截肢,熟人说情、主任施压就会抢救。看他们从夜间11点到凌晨6:25,7个多小时不吃不喝的抢救,光是普通人站着已经吃不消,何况还要全神贯注、不停给伤者进行手术。如此可敬之人,光环背后仿佛又觉得缺少些什么?缺少什么呢?古人云:医者父母心。我们许多医生缺少的正是医德、医风,缺少把患者当着自己父母、兄弟、姐妹的那份真诚和态度。
    三、什么时候才能摆脱熟人依赖症?熊本昌事件中,梁燕周旋起了关键作用,不然熊本昌这条腿也保不下来。在我们中国,有人好办事已经成为大家潜移默化的一条准则。甚至外国人都作出这样的评价:在中国能通过熟人办妥的事情,绝不走正常渠道。这是一条多么悲哀的中国特色!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公平公正、生熟无欺呢?真希望这种说不出的悲哀能少些,再少些。蝼蚁尚且贪生,何况是我们同胞的一条命,一条腿呀?推而广之,其它行业、其它领域同样存在等于或大于一条命、一条腿的熟人关系。

    周兴晴只是个临时工,梁燕不因为自己是护士长就高高在上,也不因为自己是正式工就对手下不理不睬。她视周兴晴为姐妹,视病人为至高无上的尊者,这才是医者应该体现的态度,也隐约让人看到埋在国人心底的那份善良。同样应该讴歌的还有周兴晴,一个家庭妇女,为了挽救丈夫,表现犹如愤怒的雄狮,踢人咬人打人,但是我们从她身上能看出中国妇女身上闪闪发光的东西。我们应该为她大声叫好,也应该为社会上的某些冷漠感到羞愧。我想这才是我写作本篇文章的真正目的!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翱翔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