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其疾之忧(行走系列之九) - 原创文学 - 翱翔网 - Powered by Discuz!

2023-04-24 09:41:58

  2013年10月28日凌晨2时28分,我一直敬重的老学长李仁忠先生的老母亲驾鹤西去了,享年90岁。老人26岁守寡,培养一儿一女长大成人,晚年子女亦很孝顺,精心服侍瘫痪在床的老人家十余年,感人至深,这是我2013年1月18日发表于《今周刊》的一篇短文,记述了学长一家人及其老母的故事,旨在倡导和弘扬中国的“孝文化”,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,“孝文化”作为正能量,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是极其重要的。

  乍读,觉得孔子有点答非所问。最近,在知悉某学兄及家人孝敬老太太的故事后,我豁然开朗,深感老夫子微言大义之英明。

  学兄家在县城通榆河畔一个安静的小院。因他孙子润润和我孙子刘刘都3岁,一般大,所以,隔三差五我会带孙子去玩儿。

  每次去,都看到88岁的老太坐在轮椅上(自79 岁那年摔断腿后一直这样)。但老太气色好,精神也好。每当两个小宝贝围着轮椅,争着往她嘴里送吃的,老太就欢喜得满脸开花。

  一天,我又带刘刘过去,进门就觉出不妙:老太躺到崭新的护理床上了。原来,某晚老太私自下床,跌断腿骨。高龄若此,医生不敢施行手术,说是顺其自然,等痛感钝化了也许还能动动。

  “老太原本半瘫,这回全瘫了。”学兄难过地说。我说:“是啊,你们护理难度更大了。”他说:“十年了,习惯也有经验了。”我感叹道:“久病床前有孝子,老太有福啊。”他正色道:“你不了解我们家情况。应该说,老太给机会让我们服侍她,是我们的福份。老太这一生,不易呀……”说着,他不禁潸然泪下。

  老太在1950年26岁时失去丈夫。当时,上有瘫痪公公,哑巴婆婆,下有3岁和10个月大一双儿女。突然的变故,对一个少妇可谓是天塌地陷啊!从老太现在的面容,也能想象出她年轻时的俊俏。因此,在亲友、街坊眼里,她必改嫁无疑。解放了,人们的观念也能接受和理解她改嫁的。然而,她没走且顽强撑起了这片坍塌的天。起先,她帮瘫子公公摆杂货摊;合作化后进了商店。就这样,以她柔弱的双肩和微薄的收入操持这个家,为二老送了终,又将一双儿女抚养大。这艰辛,凡是从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过来的人,都有切肤之痛般的记忆:饥荒一度蔓延全国,少数地区饿孚载道。一个弱女子在如此大背景下支撑一个家,养活5口人,其压力和艰难不言而喻。忍辱负重、含辛茹苦等等的词汇,用在她身上可以说都会显得苍白无力!

  为侍奉老母,学兄付出也很多。2004年老太骨折的同一天,他查出血尿,吉凶未卜,他硬是瞒了一个月才去检查和手术。所幸是良性的。这次骨折,老太疼得凶,起初每隔半小时左右就要翻次身,还要换纸尿裤等等。为了方便,他索性在老太身边搭张小床,日夜陪侍。老太曾对我说:“儿女这么孝顺,我有福啊!”

  如果说,老太坎坷辛劳的一生令我肃然起敬,那么,学兄一家孝敬老人的氛围亦让我敬佩有加。目睹他们一家四世同堂的那份欢乐、和谐,我每每羡慕不已,心生暖意。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翱翔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