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4-24 09:41:59
春风吹响柳笛,大地一片生机。走出郊外,麦苗返青了,油菜抽苔了,各种野菜睁开了眼,欣欣然,探头探脑,纷至沓来。荠菜、马兰、车前子、马齿苋、曲曲菜、折耳根……这些野菜经过漫长寒冬的浸润,鲜嫩的叶子更加葱茏滴翠了。它们或三三两两地散长,或一窝一窝地簇生,无不呈现出勃勃生机,令人怦然心动。 我是生长于苏北农村的“奔六”之人,自小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长大,对各种野菜并不陌生,哪种能吃,哪种味苦,清清楚楚。比如,我对荠菜了如指掌。“瓜菜半年粮”,记得那个饥饿年代,只能以野菜果蔬为主食。生产队分的粮食压根不够吃,人们就把索取的双手伸向有“好生之德”的大自然,清香鲜嫩的野菜就是她馈赠给我们的一份厚礼。庄子曾言:天地有大美而不言。我想,大概亦包含此意吧。 于是,每至春日,我们这些毛孩子不用大人指派,三五成群,挎着柳篮,拿着小铲,连蹦带跳地奔向旷野。春风带着泥土的芳芬,柔柔地吹着。阳光带着温馨的气息,暖暖地照着。天空湛蓝,大地碧绿,万物苏醒。遥看着麦田开始返青,农人们开始施肥了,有的地块开始春灌……春耕大忙也就开始了。就这样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一晃,人就大了。又一晃,人就老了。 退休赋闲在家,自然成了“家厨”,几乎每顿饭菜都由我张罗。或许我的“根”在农村,不大习惯逛城市菜场,又觉得买来的速生菜味道不够纯正,甚至常常嗅出甲醛味。于是,千方百计想自己种菜,楼台菜园满满当当,就连墙壁也不放过。而每年开春后,摆在我家餐桌上的,大多是我在附近公园、田野等地挖来的新鲜野菜。有时,先生还带我到郊外春游“采鲜”。一辆电瓶车,两个大活人,风风火火;一只蛇皮袋,两把小铲,有模有样。或上田畈,或下河滩,或者驶进深山老林,兴之所至,信马由缰,只要那里有野菜。旷野里挖野菜人不少,多为一些老太太,像我们这样夫妻双双、夫唱妇和,衣冠楚楚、雷厉风行的家伙则少见。所以,不免招惹她们的好奇、惊羡,而我却趁机虚心向她们求教“采野经”(主要了解是否洒农药),与她们打成一片,亲如家人。 野菜,采天地之灵气,吸日月之精华,纯净无污染,有其本真的鲜香,是难得的美味佳肴。野菜,食药同源,有很好的食疗作用,可以祛病健体,更是大自然的恩赐。采食野菜,古已有之,且源远流长,历史悠久,饥荒年代还能救人性命。当下,野菜成为餐桌上的新宠,亦绝非偶然。只是,春天是吃野菜的最好时节,切不可误了春光,使其空老枝头。有民谚:到了三月三,荠菜当灵丹;吃了荠菜,百蔬不鲜!又:“三月三,荠菜煮鸡蛋”。荠菜又叫清明菜,清明节前最鲜嫩可口,清明一过,荠菜就开满米粒大的白色小碎花,结了三角形的种子后可就老矣。荠菜营养极其丰富,可炒、可拌、可烩、可汤,作馅料,包春卷、水饺、包子,又可煮饭熬粥……其味绝妙! 古往今来,关于荠菜的诗文颇多,陆游对荠菜情有独钟,“残雪初消荠满园,糁羹珍美胜羔豚”、“荠花如雪满中庭,乍出芭蕉一寸青”,甚至还有“日日思归饱蕨薇,春来荠香忽忘归”。白居易也留下了“时绕麦田求野荠,强为僧舍煮山羹”、“惆怅去年墙下地,今春唯有荠花开”、“荠花榆荚深村里,亦道春风为我来”等诗句。苏轼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“君若知其味,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。”而我更喜欢他的《浣溪沙》:细雨斜风作晓寒,淡烟疏柳媚晴滩。入淮清洛渐漫漫,雪沫乳花浮午盏。蓼茸蒿笋试春盘,人间有味是清欢。 因此时的我,感受到的正是这种“清欢”的美味儿。人间有味是清欢。 ――2017年3月20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