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4-24 09:41:59
《论语》中有一句,“不患人之不已知,患不知人也”。就是说,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,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。这段话,以前读它,就象背语录似的,只是念念而已,对它的含义并没怎么探究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阅历的增加,最近再读,突然有了颇深的感悟。 想想也是,自己什么样,成年后基本就定型了,别人即使不了解,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多大困扰,顶多不过是感叹一声知音难觅,知我者稀。但如果你不了解别人,那你的烦恼就来了。因为,我们只要活着,就免不了和人打交道,而生活中,这样的人总是不乏其人:这个人做事不合自己心意,甚至是有背常理,这个人说话,不考虑对方的感受,有嘴巴没脑子,让人听了不那么舒服。 这时,任谁都会心中不悦,甚至气愤。并且不解,这人怎么这样? 这样的人,如果你遇上,会怎么办?是嘴上不说,心中不快,耿耿于怀? 还是急头白脸地争论,争吵,闹的不欢而散,两败俱伤?还是只当没听见,沉默不语,一笑了之? 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处理方法,但我想,理解,包容,才是上上之法,而做到这,一个重要的前提,就是知人。“不患人之不已知,患不知人也”。这话说的多么深刻,多么透彻,简简单单的话语,却包含着人生的智慧。 是啊,我们的诸多烦恼,甚至痛苦,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知人。 有一种人,不管跟谁打交道,总爱占个小便宜,一起出门,坐车买票,他总爱往后刹,一起吃饭,买单的时间,他总往厕所跑, 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利益,那小算盘拨来拨去,生怕自己吃亏。对这样的人,你别跟他计较,他可能也不富裕,过日子总是分分算计,如果让他吃了一点亏,他也许半天高兴不起,他的心里没这个承受力,反之,一点蝇头小利就能让他窃喜不已,象捡了个金元宝,这样的人,就有这样促狭的格局,你不必与这样的人计较,显得自己心胸狭小。暂且给他这个便宜,一次两次都可以,但不要有第三回。不要与他过分亲密,适当保持距离。不是钱不钱的问题,主要与这样的人交往,影响自己的情绪。 有的人,见到你,没说两句,就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来,让你看看他那多少克的金戒指,故意抬起胳膊,露出他那名贵的手表,生怕你错过了这个重大发现,如果自己实在没什么可炫耀的,就把那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抬出来,说他多么能耐,挣了多少钱,那数字当然是你辈望尘莫及的,似乎人家财大,他也气粗似的。如果你是一个淡泊之人,他的炫耀,真是找错了对象,但对这样的人,你别反感,因为只有这些,才是他炫耀的资本,除此之外,他已是一贫如洗,他这样做,只是想看到人们羡慕的眼神,听到人们啧啧的赞叹,用来满足他那可怜的自尊,你不妨真的就‘羡慕’一次,让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,拥有一点自信。 还有一种人,你日子过的不如他的时候,他对你格外亲近,干什么事都爱拉上你,一口一个姐姐,弟弟地叫着,春风满面,笑容可掬。而当你有那么一天,比他挣钱多了一些,或者当了一个芝麻粒大的小官,有了一点小权儿,或者你换了三居,他还是两居,你有了车子,他想买还没能力,突然的,对你就再也热情不起,你笑脸迎上去,他反应淡漠,似乎从来就不曾认识你。遇到那这样的人,你可别生气。因为,他的心中只装着‘弱势群体’,在他看来,别人的贫穷能反衬他的富裕,别人的不幸,能提升他感受幸福的能力。他盛不下别人的风光,别人的富贵。对这样的人,你要理解,正如一位哲人所说:同情别人的苦难是人人都能做到的,同情别人的幸福,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做得到。 当然,还有一种人,事事为他人着想,总会换位思考, 吃亏坦然,占便宜不安,善良仁爱,孝顺父母,诚信友善,宽容大度,这样的人,也在我们身边,而且还很多。如果你遇上了,千万别错过,要好好珍惜。他就是一个火炬,不但能温暖别人,更会温暖你。当然,你也得提升自己,完善自己,否则,即使遇上了,也会失去。因为,物以类聚。 人心不同,犹如其面,每个人先天的秉赋,所受的教育,生长的环境,都各不相同,心胸,气度,涵养也不会一样,我们都是凡夫俗子,普普通通, 因此,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,世上没有完人,我们没必要,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,都着一样的价值观,是非观,那太不切实际。那样要求,无异于缘木求鱼,定会事与愿违。 读别人,也是读自己,读人的目的,是了解他人,有了了解,才有理解,有了理解,才有谅解,才有宽恕,才有包容,才有豁达大度的胸襟,只有豁达之人,才有海纳百川的大气,才有厚德载物的德行,才有波澜不惊,俯仰随意的淡定与从容。 |